站内搜索

CNAS对不确定度的9点要求,不确定度的11个来源,也可以用来分析实验为什么不准

发表时间:2023/11/01 00:00:00  浏览次数:8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1
检测实验室应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
2
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在用户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CNAS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检测报告必须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
检测实验室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
4
检测实验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时,应按照新方法重新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5
检测实验室对所采用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法重新进行确认,公众号提醒,需要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6
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的要求操作,并出具测量结果报告,即被认为符合本要求。
7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的评定。
同时应确保测量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客户产生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8
如果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或者不是建立在数值基础上(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和触觉等的定性检测),则不要求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但鼓励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了解结果的可变性。
9
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
a)检测方法的要求;
b)用户的要求;

c)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误差限的宽窄。



不确定度的11个来源,也可以用来分析实验为什么不准

1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如,定义被测量是某金属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抗拉强度。
显然此定义不完整,因定义中的“低温条件”缺乏具体温度,而温度对 金属材料抗拉强度影响显著, 所以定义不完整。
如果,定义是在- 100  ℃条件下的抗 拉强度, 也不完善, 因未指明试验温度的允许偏差。这种定义的不完整或不完善, 引入了温度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
 公众号提醒,完整的被测量定义是: 某金属材料的低 温拉伸试样在- 100  ℃±3℃的抗拉强度。
2
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在上例中, 完整定义的被测量在试验中由于温度实际上达不到定义的要求,
 如果,实际的温度偏差已大于±3℃(包括由于温度的测量 本身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即定义的实现不理想,从而使测量结果引入了不确定 度。
3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如,被测量为某批量钢材中化学元素碳、锰、硅、硫、磷的成分或某批量钢材的室温(10~35  ℃)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
公众号提醒,由于实际条件、生产应用、测量方法、设备 各方面的客观限制, 只能抽取这种材料的一部分(子样) 制成样品, 然后对其进 行测量, 那么抽样的不完善、样品的非均匀性……等导致了所抽子样在成分、性 能等方面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则也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4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全面, 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如,在水银温度计的检测中, 被检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都放在同一个恒温槽中进行检测, 恒温槽内的温度由同一台温度控制器控制。
在实际检测中控制器不可能将恒温槽的温度稳定在一个恒定值, 实际的槽温将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往复变化, 这样  由于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的温度响应时间常数不同也会引起不确定度。
5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模拟式仪器在读取示值时, 由于观测者的位 置和个人习惯的不同, 对同一状态下的读数可能会有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了不确定度。
6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分辨力、鉴别力阈、死区、稳定性等)  上的局限性。
如数字仪表的分辨力就是不确定度的来源之一。如果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为δx ,则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29δx (各位实验室的老师可以想下,为什么是0.29)。
7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
通常的测量是将被测量与测量标准 的给定值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因此, 标准的不确定度直接引入测量结果。如用天 平测量时,测得的质量的不确定度中包括了标准砝码的不确定度。
8
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不确定度。
在测量中往往会用到一些参量, 如线膨胀系 数、导电系数、温度系数等, 这些参数本身也具有不确定度,它同样引入了测量结果导致了不确定度,也是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之一。
9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如,被测量表达式的近似程度、自动测试程序中的迭代程度、电测系统中的绝缘程度、测量方法中某些假设的准确 程度等均会引起测量不确定度。

10
在表面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被测量重复观测值也会有所变化。
在实际测量中, 常发现无论如何控制环境条件以及各类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而最终 测量结果总会存在一定的分散性, 即多次测量结果并不完全相等。此现象客观存 在,是由一些随机效应所造成,这也是不确定度的来源之一。
11
 若使用经修约过的测量结果,则必要时应考虑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Copyright © 2016-2017 华检国培(北京)计量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本站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10-63709851 E-mail:1272749334@qq.com 京ICP备2021028566号-1